
1. 根据作者的认识,下列有关“国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国学”就是指中国的文化传统。
答案:B.“国学”也包括那些在文化交流中,已经融入到中国文化中的外来文化。
解析:作者主要阐述了“国学”不仅局限于汉族文化,还包括外来文化,即“国学”是具有包容性的文化概念,既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又包含国际化的多元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体。
2.选文第③段作者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答:阅读分析
解析:作者纠正了一种片面的看法,即“国学”只局限在汉族文化中,实际上是汉族文化和56个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体系。此外,作者还指出国学的内涵不仅限于中国传统文化,还涉及国际化的多元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体。这种论证方法体现了作者从具体到抽象、从有矛盾到无矛盾的辩证思维方式。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齐鲁由于地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齐国重视个人伦理修养,鲁国重视法律法规约束。
B.作者纠正了人们“黄河是中国文化的中心”的认识,认为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都属国学的重要内容,二者平分秋色。
C.文章见解深刻,论述周详,用语准确严谨而不失活泼灵动,文史资料信手拈来,不失大家风范。
D.文章围绕“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中心论点,从不同方面逐层论述,结尾含蓄表达了作者希望国学研究走向精深的想法。
答:D.文章围绕“国学应该—is大国学”的中心论点,从不同方面逐层论述,结尾含蓄表达了作者希望国学研究走向精深的想法。
4.请结合你所积累的历史文化知识,针对文章第④段提到的文化交流“输出的”形式,补充两个事实论据,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示例:四大发明、瓷器、丝绸、茶叶、园林建筑、孔孟儒家学说、传统节日、科举制度等。(举两个例子即可)
作用:有力支撑论点,增强说服力。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