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业与乐业》教案
我们总希望自己学习最好,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做到最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敬业与乐业》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总——分一总”的结构。
2.理解文章中心论点,学会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中心论点及结构安排。
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从文章结构人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议论文的方法,理解本文举例论证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同学们,我们做学生的总希望自己学习最好,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做到最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
2.介绍作者。
(1)让同学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有《饮冰室合集》。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4.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运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典型性、代表性。作者做到这一点了吗?就你的理解分析一下。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旁鹜亵渎骈进强聒不舍
明确:(让两位同学分别解释、注音,其他同学纠正。)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明确:(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4.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运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典型性、代表性。作者做到了吗?就你的理解分析一下。
明确:(文章运用了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两种。)
(做到了。作者列举的事实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自己亲身经历的经验。很具典型性、代表性。)
5.研读赏析,课文第三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4。)
①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层次来论述的?
②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太精微”的字面意思,并简述一下文中所指。
③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
④这段文字前面说当大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并没有高下”,但最后说“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出示课件5。)
明确:
(①观点:要敬业。第一层:“第一要……便是敬”。什么是敬。第二层:“业有什么……没有什么分别拣择。”什么是敬业。第三层:“总之,……第一等人。”敬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文中指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从儒家礼仪方面来诠释“敬”字,而造成的“冗杂、琐碎、深奥、繁琐”的。
③一方面,劳动是人为了获取生活资料,为了谋生的手段。另一方面,正因为劳动,才使得生活有意义。
④不矛盾。这两种说法角度不同。
(②观点:要从实际出发,避免陷入僵化的教育方式。)
(③观点:要强调劳动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意义,并结合实际应用。
(④观点:两种说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角度不同。)
(④不矛盾。这两种说法角度不同。)
⑤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出示课件6。)
明确:
(①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在实际生活中,劳动是每个人都必须做的。)
(②两种观点都值得重视,各有其独特的价值。)
(③前者强调了劳动的必要性,后者则指出了避免陷入僵化的教育。)
(④这两种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⑤建议两种方式并存,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
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出示课件7。)
明确:
(①通过观察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发现了劳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②意识到在不同情境下,劳动的方式可能有差异。
(③学会了如何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优化劳动方式。)
(④认识到不同的教育模式各有优缺点,但都应为促进全面发展服务。)
⑦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出示课件8。)
明确:
(①劳动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必须在每个领域都有适当的实践。
(②不同文化或社会对劳动的价值和方式有不同的理解。
(③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
(④通过积极参加劳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劳动者的付出。)
⑧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如果不允许,则不进行此部分。)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还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时间允许的话)。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如果需要完成阅读理解部分,则可提供示例内容供参考。)
(如果没有时间完成,则不需要做此部分。)
七、布置作业
(如果需要完成阅读理解部分,也可给出相应的练习题。)
(如果需要完成阅读理解部分则请提供具体的作业内容。)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