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设计:《灰太狼来抓小羊》
一、教学目标
-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模拟灰太狼的攻击,鼓励小朋友积极参与游戏。
-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克服困难,互相帮助。
- 增强安全意识:理解“灰太狼来抓小羊”的警示作用,练习不被危险吓到。
- 激发积极情绪:通过成功完成游戏,增进对活动的兴趣和快乐。
二、教学准备
- 角色扮演准备:
- 小班每人准备一个小羊角色的卡片或布偶。
- 灰太狼、小花、石头图片卡等道具准备。
- 环境布置:
- 展示动画片《灰太狼来抓小羊》(适合小班小朋友观看)。
- 建立游戏场地:宽25厘米的小路、标记好的石头陷阱、回村的标志位置。
三、教学活动
- 导入环节(5分钟)
- 教师介绍故事背景:灰太狼来抓小羊,孩子们要一起保护自己。
-
让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如喜欢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
动作示范阶段(10分钟)
- 教师展示灰太狼的攻击方式:
- 灰太狼站在小路中间,用大石头砸向小花。
- 切割波浪,绕过小羊。
-
小班小朋友观察动作,记录关键点。
-
游戏设计(15分钟)
- 每位小朋友扮演一个小羊,从村头出发。
-
玩“寻找灰太狼”的环节:
- 走向宽25厘米的小路。
- 目标:在小路中间横着走,不要踩到小花(石头卡)。
- 遇到困难时,互相提醒或合作解决问题。
-
危险动作的练习(10分钟)
- 教师引导小朋友观察石头卡上的“陷阱”和小羊们的表情。
-
让小朋友练习跨过石头卡,避免掉下去。
-
游戏结束与安全回归(5分钟)
- 音乐响起后,小朋友在音乐声中回村。
- 回家时互相鼓励,表示自己很开心。
四、教学反思
- 动作的重复性和规律性:小朋友通过重复练习动作,增强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 规则意识:游戏规则清晰,小朋友在游戏中理解“安全”的重要性。
- 音乐元素:节奏感和音符的配合,让活动更加有层次感。
- 情感表达:小朋友在音乐中快乐地回归,增强了情绪表达。
五、创意拓展
- 增加动作难度:
- 在宽25厘米的小路上设置不同的障碍(如石头、树等),增加游戏的挑战性。
-
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每个小羊的标志位置。
-
角色转变:
-
变成其他动物角色,模拟不同动物抓取小羊的行为,拓展活动内容。
-
团队合作:
- 为每组小朋友分配不同的角色(如大羊、小羊、灰太狼),鼓励合作解决问题。
六、预期效果
- 动作练习:通过角色扮演和音乐配合,小朋友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身体运动。
- 安全意识:理解“灰太狼来抓小羊”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增强安全意识。
- 合作能力: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帮助,培养积极的合作精神。
七、注意事项
- 个体差异:根据小朋友的能力,提供不同的动作幅度和难度。
- 音乐节奏:确保音乐音符一致,避免干扰活动。
- 安全标记:正确放置安全标志,明确游戏规则。
通过《灰太狼来抓小羊》,小朋友不仅在玩中学到了游戏规则,还能增强安全意识,学会不被危险吓倒。
幼儿园健康活动说课稿
一、活动主题 “小猫吃鱼”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进餐方法。这节课旨在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教学目标
-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猫被鱼刺卡住的原因。
- 培养幼儿听觉、语言和动作并能积极参与对话的能力。
- 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三、活动准备
- 故事挂图和头饰(动物头饰)。
- 孩子们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作为“小猫”,熊猫医生“熊猫医生”,以及其他孩子们“小朋友”。
- 饭条和食物形象(如鱼儿、小船等),用于模拟进餐情境。
四、活动过程
- 引出故事
- 教师头戴小猫头饰,用动作表现出刺卡住的情况,并问幼儿猜测发生了什么。
-
通过互动问答,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感。
-
引导思考
- 提问:“被鱼刺卡住了怎么办?”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故事内容。
-
引发联想
- 提问:“你有没有被食物卡住过?为什么会这样?”
- 鼓励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感受,并思考正确的进餐方法。
五、活动总结
- 总结进餐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 提问:“通过故事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你学到了什么?”
反思: 这堂课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角色扮演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然而,语言的单调性和互动性有待优化,确保对话更生动、有趣。未来可以进一步关注语言引导和互动性,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情感发展。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我爱漱口》选自小班下学期,设计思路:小班幼儿年龄小,在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方面比较欠缺,缺乏自我服务的意识,而小班第二学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本次活动利用品尝食物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利用歌曲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正确的漱口方法。
activities的流程: 1. 出示芝麻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 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活动内容,通过游戏化教学形式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情景,化解了学习的难点。像“吃芝麻糖、漱口”的环节,就源于孩子们经历过的、熟悉的事情,是在孩子自身生活体验上的一种学习和反思。
- 漂亮的环节,是让幼儿进行自主体验和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小结,牙齿里有脏东西,该怎么办?
二、说活动目标: 1. 愿意漱口,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 2.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教育目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理解并学会正确的漱口方法。同时,引导他们认识到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是有益的。
三、活动重点: 1. 知道漱口的重要性。 2. 学习正确的方法来养成饭后及时漱口的习惯。
分析:小班幼儿动作学习带有很大的模仿性,有一首歌来表现比较好。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身体、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日常活动中的一些现象,逐步发展出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活动难点: 1. 搞好正确的漱口方法。 2. 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分析:小班幼儿动作学习带有很大的模仿性,有一首歌来表现比较好。通过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如何正确地刷牙,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帮助他们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交流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活动准备: 1. 多带幼儿玩具有小汽车、积木、手铃、串珠等,手套、护手霜等物品。 2. 多准备不同的玩具,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知道手心、手背、五个手指头的名称和作用;玩指套游戏,教师说指名,幼儿将指套套在手指上,或幼儿任意自套自报指名。做五指歌游戏复习巩固手指名称。 3. 为活动设计一些情景,帮助幼儿认识手的重要性,并理解正确的刷牙方法。
六、活动程序: 1. 创设情境:教师用手变魔术引入活动,教师和幼儿互动并用动作游戏引出本节内容。 2. 观察思考:观察教师的手和小朋友的手大小不同;通过看、听、说知道手心、手背、五根手指头的名称和作用;玩手指戴帽游戏,教师说指名,幼儿将指套套在手指上,或幼儿任意自套自报指名。做五指歌游戏复习巩固手指名称。 3. 学习动作:教幼儿用手指上下牙格刷牙,并示范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明白上下牙格的刷牙方法和技巧。 4. 互动交流:通过提问的讨论,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和交流。 5. 教学总结: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儿歌《我的小手》,并教育幼儿讲好“我爱漱口”的故事。
七、教学反思: 这节上得很成功,我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在直觉行动思维基础上就已经逐步演化为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理解词义和语言。接着我用了练习法使幼儿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尤其是采用游戏“绘画”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们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结束了这堂课。这个游戏也可以让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小手很能干,本堂课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
(此为改写后的版本,未添加原文中的具体内容。建议根据原始内容进行替换或调整。)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