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例尺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 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能够根据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单位换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 难点:正确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以及单位换算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比例意义复习
- 通过问题引入: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叫做比例尺。
- 板书定义并举出例子: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50米(1:100)。
2. 比例基本性质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 通过举例:0.4:3=2:15,验证这个性质。
3. 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 设未知数x:
- 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
- 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
4. 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
- 线段比例尺用线段表示比例关系(如1厘米代表50公里)。
- 数值比例尺用数字表示比例关系(如1:5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50000厘米)。
5. 综合练习
- 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并进行单位换算。
- 题目分析: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米(比例尺1:1000),图上2厘米代表实际200米(比例尺1:500)。比较两比例尺的比,1/500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