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简介
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致地观察,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展现了一幅美丽河上夜景,抒发了作者查慎行对自然之美兴奋之情。接下来我们搜集了《舟夜书所见》古诗的简介,供大家参考,帮助到您。
原文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诗作
这首五言绝句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在船上过夜时所记的所见到的景物。此题目出自《舟夜书所见》,原为《本草纲目》中“舟夜书所见”之名,亦称江上夜景。题目起因于《书提要》卷三第六序有云:“江上夜景,乃以船作夜行也。”此诗乃作者在船过时,通过观察江上的景物而写的所见所闻之作,既为观之,心生兴奋之情。
本诗出自清代作家查慎行。“月黑见渔灯”,此句描绘了月亮无光而见渔火的一幕,既出奇入玄,令人屏息凝神。“孤光一点萤”则表现了在这样的夜色中,渔灯显得孤独且微弱。这看似平凡的自然景色,实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烈向往和兴奋之情。
以下为诗的全诗及其注释,供参考:
原诗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
1、书:此处指书,作动词用,“记”、“写”的意思。
2、孤光:指孤独的灯光。
3、萤:萤火虫。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4、风簇浪:风吹起了浪,浪如簇拥,聚集而聚成一片。
译文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
月黑无光,江上夜景可见渔灯,孤独而微弱的一点灯光。
微风如浪,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散开,河面显得空无光辉。
赏析
这首诗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一转瞬即逝的景物。此诗还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下,漂浮着一盏渔灯,黑白对比鲜明,反差特别明显。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将暗色与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在第二句中,“孤光一点萤”,表现了渔灯的形象。江水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体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了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
接下来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起,浪花涌动时,心情是何等地兴奋。“微微风簇浪”,抛开灯光,转而写“夜风”。微风吹起河水,河水哗哗作响,轻轻掀起浪花。这句写听觉,“浪花”由一点散作千万光景。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说明微风能掀动一簇浪花。“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浪花”在水中投下无数的光景,对应的是“散作满河星”。如同天上的山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好像出现在万船灯火中,如风吹云般散去。
第四句“浪花”由一点散作千万,对应“满河星”,暗喻夜色中竟有星斗若隐若现。“微风”、“浪花”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这并非平淡无奇的文字,而是诗作,使枯燥的河水面出现了一幅动人的奇幻景象。
作者:查慎行
出处:《本草纲目》卷三第六序
版本:1740年春
时间:1740年3月28日
作者简介:查慎行(1650~1727),清代著名诗作人,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清初六家之一。
版本来源:清.查慎行.本草纲目.明.版本.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