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读与略读》教学设计范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强调了必须变革学习方式,提倡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阅读,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泛读,努力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点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1、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泛读,努力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对策: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深思、多品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如《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文章,把握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种读书方法。
2、板书:精读与略读。
二、研读课文,探究方法
1、默读课文,在文中自己最有收获的地方圈圈画画,并批注感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从中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2、汇报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精读?
(2)什么是略读?
(3)哪些句子让你受益匪浅?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从读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从中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3、相机出示句子,指导理解:
(句子一)“ statute’s 'look in’”,也就是“说的‘三看法’”,是指这种快速阅读方法。就是说,当你读到某篇文章时,你可以不连续地把每一行字都认真念完,而是稍微扫一下,记住文章的大意,然后继续往下读。这种方法叫做走马观花的阅读法。它的优点是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能帮助你在时间上节省很多,但缺点是不能真正理解内容,只能获取表面上的信息。
提问:(1)“一目十行”是什么意思?
(2)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
(3)你这样读过哪些文章?有什么帮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探究弄清什么是“精读”与“略读”,以锻炼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交流中学会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体验收获的喜悦。】
(句子二)“ Through slightly reading, you can know the basic points of a text or book in very short time. This method helps you quickly grasp the gist of what you are about to read. B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se important pieces of information and focusing on them during your study, you will be able to make more efficient use of your time and effort.
问:(1)这句话你同意吗?
(2)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3)这个“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须要”而不是 “需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探究弄清什么是“略读”,以及如何与“精读”结合起来,以锻炼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交流中学会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体验收获的喜悦。】
三、小组学习,指导读书。
1.用略读的方法阅读 12课后面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
2.再用精读的方法阅读文章的重点部分,阅读时圈圈画画。
3.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真的读懂了课文,并能否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见解。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真正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总结全文。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最后的总结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五、作业.
用略读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一篇课外文章或一本课外读物。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可巩固学生刚学的读书方法,使之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