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兰诗优秀课件资料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如图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一、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一些文言句式和民歌特点。
(2) 能力目标: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学习写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培养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感受花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研读刻画木兰定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2) 难点: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注意体现。
四、教学方法
(1) 学法: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法: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采用诵读法、复述法、鉴赏法、讨论探究法、竞赛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
(1)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给学生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让学生结识巾帼英雄-----花木兰。
(2) 第二环节:作品及背景介绍,将课前准备的文字资料分发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搜集来的材料,简介背景,激发兴趣。
(3) 第三环节: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首先播放课文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新字词。)
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接着,让学生自己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4) 第四环节: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
首先,让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
然后,把全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句,讲解诗意。如果有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再将全班分为A、B两组,展开课堂文言知识竞赛,每道测试的单号为A组必答题,双号为B组必答题。底分为100分,错一小题扣5分,分别纳入小组计分,小组竞赛完毕,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酌情点拨。
(5) 第五环节: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强化背诵,首先选几位同学复述本诗的故事情节,其余同学评点,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画出思路图。
然后,依据思路图,背诵思路强化背诵。
接着,再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指导背诵。(如:教师背上半句,学生背下半句、男女同学竞赛或组与组之间竞赛)。
最后,全体学生集体背诵。
(6)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花木兰的相关资料,将《木兰诗》改写成剧本。目的是让学生强化背诵,通过自编自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迎接校园文化艺术节。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