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
诗经鹿鸣原文鉴赏
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经鹿鸣原文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题解]
《鹿鸣》是《诗经》里面《小雅》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原文]
呦呦鹿鸣[1],食野之苹[2]。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3],承筐是将[4]。人之好我,示我周行[5]。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6]。我有嘉宾,德音孔昭[7]。
视民不恌[8],君子是则是效[9]。我有旨酒[10],嘉宾式燕以敖[11]。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12]。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13]。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
[1]什(shí):十。
[2]呦呦(yōu):《集传》:“呦weg,声之和也。”
[3]苹:《郑笺》:“苹,藾(lài)萧。”郭璞注:“今藾蒿也,初生亦可食。”
[4]瑟:一种弦乐器,像琴,二十五弦。
[5]簧:《毛传》:"簧,笙也,吹笙而鼓矣。"
[6]筐:《毛传》:"筐,AME(MEI)属,所以行币帛也。(MEI:圆形的竹筐)"
[7]将:进献。
[8]周行(háng):正道。姚际恒《诗经通论》:"周行,大路也。……犹云指我途路耳。"
[9]德音孔昭:《诗缉》:"嘉宾教益于我,皆有德之言,甚昭明矣。"
[10]视:《郑笺》:"视,古示字也。"
[11]恌(tiāo):轻佻。奸巧。
[12]是则是效:《毛传》:"是则是效,言可法效也。"
[13]敖:《毛传》:"敖,游也。">
[14]燕:通“宴”。敖:遨游。
[15]芩(qín):茜类植物。《释文》引《说文》:"芩,蒿也。"
[16]湛(dān):过度逸乐。
[译文]
鹿儿呼伴呦weg叫,同在野地吃艾蒿。我有满座好客人,鼓瑟吹笙来相邀。席间吹笙又鼓簧,献上礼品满竹筐。客人忠心爱护我,为我指明大方向。
鹿儿呼伴呦weg叫,同在野地吃青蒿。我有满座好客人,品德优秀名声高。德音孔昭:《诗缉》:"嘉宾教益于我,皆有德之言,甚昭明矣。"
我有佳肴和美酒,贵客欢饮共逍遥。
鹿儿呼伴呦weg叫,同在野地吃野蒿。我有满座好客人,鼓瑟弹琴来相招。席间鼓瑟又弹琴,宾主和乐兴更高。
[讲解]
《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创作背景
《小雅·鹿鸣》是周王宴会群臣宾客时所作的一首乐歌。《毛诗序》云:"《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 najbli,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针对历史上不同的看法,邓庆红从主题和成诗时间进行考证,认为《小雅·鹿鸣》的成诗时间当在西周中后期的周宣王时代,故而应为强调“等级观念及宗族团结”的美诗。此诗是对君王“燕群臣嘉宾”之和乐盛况的描绘。
后世影响
《小雅·鹿鸣》作为早期的宴会乐歌,后来成为贵族宴会或举行乡饮酒礼、燕礼等宴会的乐歌。东汉末年曹操还把此诗的前四句直接引用在他的《短歌行》中,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及至唐宋,科举考试后举行的宴会上,也歌唱《小雅·鹿鸣》之章,称为“鹿鸣宴”,可见此诗影响之深远。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