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少年王勃的课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听录音,找生字.
(2) 交流: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3) 读。
4. 自选1-2个记一记。
(5) 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 指名读。(3)交流问题。板书:才气。
(4) 长期质疑。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制订学习目标。(1) 疑问。(2) 板书:有才气。
(3) 出示:滕王阁与孤鹜齐飞,gong秋水共长天一色.
(4) 情境创设,重点突破。(1) 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3) 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 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5) 引出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 回忆诗句。(2) 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 引出第五自然段。(4) 理解:千古传诵.
第三课时
一、背诵三、四段.
二、练习。(1)抄写词语。(2)完成《练习册》P50页。
第一课时
(1) 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落”、“色”的意思。
(2) 交流问题:滕王阁在哪儿?
(3) 自读并思考:“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4) 指名读并分享思考。
(5) 引出“共”字。板书:才气。
(6) 长期质疑和引导学生理解。“共”字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7) 通过图片和文言句分析季节景色和王勃的艺术才华。
(8) 引出第四自然段,重点讲解第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1) 回忆诗句,并结合图文内容思考相关问题。
(2) 组织朗读课文并完成练习书写。
(3) 现场互动,提问讨论。通过图片和文言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子意思。
(4) 了解“共”字在文言语境中的用法,以及其蕴含的哲学意义。
第三课时
(1) 回忆课文内容,自主朗读三、四段。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作业。
(3) 跟着板书理解“共”字的深意,并引导学生运用“有才气”的态度去书写其他文言词句。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