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愁》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我上的一节公开课,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我深刻感受到现代诗歌教学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是诗歌感受理解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亲身经历远离父母、离家求学的生活场景,想象未来日子的复杂多变,深刻体会到诗歌的情感价值。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第二,在语文课上,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可忽视。不能完全“非预设性教学”,也不能让学生像“信马由缰”那样自由发挥。教师需要对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准确把握问题难易度,合理安排提问顺序,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这种引导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维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掌握了知识还是具备情感体验,都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来巩固。余光中先生将乡愁形象生动地比作“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其情感的升华。让学生尝试以乡愁为本体写几个比喻句,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对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